养成良好习惯,做知行为守规范的文明人
“两山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总结”
学校:安吉良山蓝天学校 作者:陈宏章
安吉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提出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为了增强学校文化品牌意识,结合学校生源特点,我们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德育特色课程,以养成教育特色课程为载体,统筹学校德育工作。现将我校养成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三个整合
1.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们将各学科中有关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以课程为抓手,以“四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做到“全域育人,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全校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以四年级为例:
品德与社会、地方、学校养成教育整合 (四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 | 教材内容 | 养成教育 内容拓展 | |
品德与社会 | 人 自然 社会 | ||
第一单元 成长的脚步 | 1. 诚实是金 | 4. 遇到坏人怎么办 5. 识别人民币 | 学会自我保护 |
2. 我该不该这样做 | |||
3. 当冲突发生后 | |||
4. 失败怕什么 | 勇敢面对挫折 | ||
第二单元 温馨一家人 | 1. 孝心献老人 |
| 1. 对长辈有礼貌 2. 力所能及做家务 |
2. 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
| ||
3. 家庭收支知多少 |
| 勤俭节约 | |
4. 我也会当家 |
|
| |
第三单元 生活在集体中 | 1. 你是我的好朋友 |
| 同伴相处 |
2. 集体处处有规则 |
| 热爱集体 关心集体 | |
3. 做班级的小主人 |
| ||
4. 集体力量大 |
|
2.与节日活动整合
学校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三月份: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节日为契机,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把雷锋精神、感恩回报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环保教育结合在一起,促进队员的全面发展。四月份:开展的烈士陵园扫墓和研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和保护环境教育;五月份:庆祝“五一”劳动节板报的评比“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向队员进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教育。六月,是孩子的节日,我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庆“六•一”这个美好的节日。同时利用大会表彰学校最高荣誉“七彩少年”获得者。九月份:规范行为习惯,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文明礼仪”常规训练活动。十月份:弘扬民族精神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感恩主题教育月。我们开展了“感恩师长见行动”, “感恩伙伴献爱心”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活动月,学生懂得了“知恩图报”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 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对社会献爱心。十二月份:法制消防安全宣传月。将法制安全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注意安全,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感悟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3.与文明城市创建整合
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们将文明创建与养成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从小事着手,开展“垃圾分类、文明餐桌评比、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教育、公共道德教育,促使学生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争当“文明的使者”。
二、构建四个维度
1. 环境熏陶——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们学校经过近几年发展,分为银湾和三官两个校区,校园环境大大改善。我们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创办的历史,精心创设了良山学校精神文化,让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自然流淌,做到目之所及都带有教育性。
让墙壁说话——
教学楼以办学理念为主题,二楼护栏上“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做最美的自己”非常醒目;一楼到三楼的楼梯墙壁上设计了关于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各个板块的“三字经”和“弟子规”,紧扣养成教育主题。让学生进出可见,熟读成诵,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讲文明、懂礼仪、讲卫生、知诚信的良好品行与习惯。
让花草传情——
自学校运动场改建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了让学生体会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要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明显改善,以前总有孩子随手乱扔垃圾、横穿绿化带、课间追逐打闹,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难看到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主动的弯腰、对绿色生命的敬畏、文明的交往与活动。
让班级温馨——
每学期的美丽班级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美丽班级和美丽班主任工作考核中,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各班级的环境布置水平也明显提高。在彰显班级特色的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抓养成教育工作,各个班级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了各种活动。
2. 以文化人——开设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1)课程有序列:以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为主,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做好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各班主任按照学校校本教材按章节有目标地进行讲授。校本课程是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和强化,我们在不同年段分层实施教育的内容,使养成教育内容更丰富,更有针对性。一至三年级——《国学篇和儿歌篇》,四至六年级年级——《国学篇和生活篇》
生硬的制度约束只能使学生变得逆反,而儿歌和故事却是一种劝导性的软制度,简洁明快的儿歌、琅琅上口的国学经典,对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接受教育,还要在行动上加以指导。定期对学生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硬笔书法和读后感评比展示,培养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爱好,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与他们形影相随,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2)时间有保障:我们将养成教育定为学校核心校本课程,在每周三的中午同一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不断感知,逐步内化。学生们诵经典、听儿歌、看故事,谈启发、说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活动体验——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将每年的4月作为“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月”。 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对一学年来的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展示。
(1)进行一次养成教育国旗下讲话
(2)出一期养成教育主题黑板报
(3)召开一次养成教育主题班队活动
(4)开展一次“国学”诵读比赛
(5)举行一次“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活动浸润
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在去年4月份学校开展了首届班主任节,(班主任学习会邀请安吉县名师郑亚琴老师来校为班主任们做了题为“做教室里的教育专家”讲座。)通过“今天我当班主任、夸夸我的班主任”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
4. 评价激励——创新“七彩”评价体系
德育处在在原来的“三星”评价机制基础上,创立了“七彩少年”评价机制,目的是体现评价的时效性。我们实行周统计、月公布、学期、学年总评四级表彰制度。
1. 周统计:根据“七彩评价手册中”一周来学生的具体表现,班会课进行周统计,及时完成班级动态展示栏。
2. 月争星:每月的月公布,每个班本月动态展示栏,分别评出当月的“美德之星”“勤学之星”、“文明之星”上报德育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
3. 学期评单项:进行单项评选,根据评价记录,评选出学期“美德少年”“勤学少年”、“文明少年”。
4. 学年表彰“七彩少年”。每年六一儿童节之前,各班根据单项获奖数量评选,按总数量多少,推荐5名校级“七彩少年”, 在六一节进行集中表彰,颁发奖章、奖杯。
三、我们的收获
学校在变化:校风正,学风浓,班风清。
学生在变化:文明、优雅、乐观、向善。
四、下阶段的创建思路
从课程的角度规范德育与教学工作,培养孩子特质:
“野”孩子: 强健的体魄 活跃的思维 崇尚自然 适应环境
“雅”孩子: 浸润书香 彬彬有礼 心灵手巧 创造美丽
从“野”与“雅”中找到平衡点,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文明人。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