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思维脉络,碰撞智慧火花

  发布时间:2019-11-28 13:56 栏目:教学研究 作者: 安吉县良朋小学 点击量:1426  

———记小学低段数学梅溪片区区域联动

 

清寒小雪前。 初冬的气温有些低,但今天是喜气洋洋,充满暖意的。

2019年11月21日,小学低段数学梅溪片区区域联动活动在安吉县良朋小学拉开帷幕。

安吉县小学数学教研员黄琴、厉金文,梅溪学区校长喻亚平一行参与本次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安吉县良朋小学精心准备,从人员到场地到服务全部进行精心安排。

#

                              (整洁的多媒体教室,期待热烈的场面)

 

第一节课是由来自安吉县良朋小学的王霞老师带领303班的小朋友一起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仅有三年教龄的王霞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引领孩子们进行知识的探究。

       

 活跃的课堂气氛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安吉县第四小学的游敏霞老师带来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从孩子们的已有知识出发,以一张13×12的点子图开展整堂课的教学。

    

游老师通过点子图来计算13乘12,借助点子图,让学生自主分析每种算法的依据与策略,从拆分方法、运算律、转化思想三个角度,进行了追溯分析,抓住了数学本质。学生对八种典型算法进行归类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众多的算法,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拆成两数相乘,用乘法结合律完成运算;一类拆成两数相加,用乘法分配律完成运算。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脑洞大开的,对听课教师来说也是有冲击的。

 

第三节课是由来自安吉县良朋小学的林芳老师为孩子们呈现的《口算除法》。林老师的课堂在精准的提问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她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递着肯定、鼓励与表扬,提振学生的信心。

     

林芳老师这节课,利用小棒图和口算方法的沟通,让学生切实明白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通过69除以3和42除以3的算法对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比较方便的道理。学生在肯定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习变得有趣味,又有魅力。坐在课堂中的我也被这氛围所感染着。

 

三节课后,上课教师就课堂进行设计理念的分享,由小学数学教研员黄琴老师和厉金文老师带领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

教研员黄琴老师指出: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寻求算理和算法的平衡,既要弄清算理,又要抽象算法,两者缺一不可。在理解算理中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点子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计算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大致可以拥以下的基本结构:(1)大问题下放,怎么算?(2)独立思考,在纸上写想法(让别人一眼看明白?)。(3)教师巡视,判断并选择展示材料。(4)组织提升,沟通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教研员厉老师则提出在从动作思维到符号化思维的形成过程中,中间还需要表象思维来帮忙。若不能沟通学生操作、口算和竖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能将直观的操作转化为学生脑子中形象的表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下午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数学教师就三年级单元作业设计进行交流。来自梅溪学区各个学校的代表展示各个单元的作业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题型。观点是愈辩愈明的,思路是愈辩愈清晰的。

3VB%R9F(1BW4U)498_M`#

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把握课改的方向,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评价的方向,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

 课堂研究,我们在路上。

 

(原作者:张新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