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幼儿园城西分园
记录是幼儿活动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幼儿用图表、绘画、照片、符号等方式来记录、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所知、所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于是我们在自然区投放了记录本,希望孩子们将自己在植物区的所见、所想、所知、所做记录下来,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的记录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状况。
1.记录方式比较单一,经常发现记录本内容从头至尾一模一样。
2.记录的效度不高,在观察过程中不知道应该记录什么,以至于有些记录本是空白的。
3.记录的内容常常与观察内容无关,甚至有的幼儿将记录演变成绘画。
4.一些孩子有发现,但是缺乏记录意识,很少主动记录自己观察的一些现象。
为什么孩子们对于自然区的植物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呢?即使有时候去看一下,但是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程度上,很快会离开,很多孩子连看看的兴趣都没有呢?更别谈记录了。
其实仔细的观察我们的自然区,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自然区种植的植物都是以观赏为主的,例如多肉、绿萝、红掌等。孩子对于观赏性植物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些每天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植物实在是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因此这些植物也就成为了一种摆设。
1.因龄而异,调整自然区植物。
于是根据孩子对于原先自然区的反应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调整,例如小班:我们知道小班孩子一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事物的明显特征。因此,我们在小班自然区中投放的植物一般可以看到较明显变化的植物,例如大蒜、洋葱、金鱼花,土豆等,这些植物特征变化明显,易于小班幼儿观察记录。中班幼儿能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前段时间由于自然区很多植物都被冻死了,个别孩子便又从家里带来了风信子和水仙种球,孩子们便有了争执,有的认为它们长得很像就是自然区种植的大蒜和洋葱,而有个别孩子觉得不是还是有区别的,于是我们在植物区种植了大蒜、水仙花、洋葱、风信子,在之后的比较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这些植物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大班幼儿在关注到物体外部特征的变化的情况下,更多的还会关注事物变化的一些主要原因,比如,水、土壤、温度、阳光对植物的影响。于是我们将自然角设置在了两个地方,室内和室外,自然角中放置了相同的植物,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感知到了室内和室外植物的不同变化。
2.因人而异,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我们都知道幼儿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这决定了我们老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观察记录活动。例如在测量工具上:小班我们投放了各种卡通标尺,刻度是形象生动的水果图案,下端画着的是长在地下的萝卜,其次是长在地上的西瓜,接着是长得矮矮的西红柿,最后是长在高高树上的梨。幼儿在记录大蒜的生长时,非常形象化地了解了大蒜从萝卜处长到了西瓜处,又长到了西红柿处最后长到梨处。对于中班幼儿,教师提供的是只有大刻度的卡通标尺,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这样描述“大蒜的高度到了20”。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述既直观又趋于准确。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数的概念和计数能力,于是教师提供的卡通标尺上还增加了小数字刻度。“大蒜长到15厘米了”,大班幼儿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述了植物的生长情况。
3.开展跟踪分享交流活动,说说记录本上可以记录些什么。分享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有幼儿对记录活动更加有意识,逐步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跟踪分享其实又是一种教师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关注跟踪。教师的意识跟上了,孩子的意识也会自然的跟上。另外,分享还可以给孩子提供说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同伴作用,互相影响,同时我们还将与孩子讨论的内容在墙面上展示出来。
通过对自然区种植的植物的调整,以及工具的投放的跟进,孩子观察的兴趣以及记录本上所呈现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观,当然,还是存在有孩子会观察植物给植物浇水,但是不愿意去记录的现象。当老师提醒孩子说观察好植物不要忘记记录哦,孩子会立刻扔下工具离开自然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